今年以來,在興國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贛州市林業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援下,興國縣林業局高度重視,統籌謀劃,綜合施策,系統治理,紮實推進松材線蟲病疫區困難立地生態修復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縣林業局成立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局屬相關單位及業務股室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松材線蟲病困難立地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今年以來,該局連續召開相關會議,研究部署相關措施,多次深入實地開展調查,並赴吉安和周邊縣(市)困難立地生態修復基地考察學習。針對困難立地土壤脊薄、造林成本高、苗木成活難的問題,組織林業科技專家現場調研指導,科學設計修復方案,合理選擇造林樹種,不斷提高造林品質,達到復綠增綠目標。
長期以來,興國縣堅持低質低效林改造與困難立地生態修復相結合,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對裸露地塊採用全面改造等方法進行林地修復;對疫木伐除後的輕型疫區及時補種鄉土闊葉樹;對中幼齡階段的輕度退化林分,通過疏伐、生長伐、衛生伐等撫育採伐方式,改善保留木生長環境,並根據撫育採伐後保留的林分狀況酌情補植補造;對保存有原生植被的稀疏林地,現有喬木、灌木加強培撫育,促進生長。去冬今春,該縣在永豐、埠頭、龍口、傑村、社富等鄉鎮,通過實施低質低效林改造、更替改造和補植改造,完成松材線蟲病疫區生態修復6.21萬畝。
3月30日,興國縣邀請省、市林業專家組成顧問團,前往永豐鎮船溪村、埠頭鄉楓林村舉辦林業技術培訓班,重點圍繞松材線蟲病疫區植被恢復如何選擇造林樹種、開展科學綠化等方面進行現場培訓,向廣大基層幹部、林農傳授林業科技知識。該縣還抓住省林業局挂點幫扶的有利契機,依託省林科院技術指導,成功打造了埠頭鄉垓上村困難立地樹種選擇和生態修復示範基地,試種木荷、烏、碳桐等樹種共計4500余株,並通過擴穴培、追肥及打孔注藥方式促進保留樹木的生長。
興國縣將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舉措,繼續加大爭資爭項力度,推動科研、資金、示範項目,切實推進松材線蟲病困難立地生態修復工作,引領帶動紅壤丘陵區退化生態系統修復,不斷提升森林品質,築牢興國生態屏障。